昨天看了某團購網創辦人的文章,一直覺得怪怪的,財務上的怪,現在來小小的拆解一下。
以飲食店為例,一般的飲食店,總成本佔三成,算很高的,通常成本要佔的更低,但現在以三成為基礎討論。
原文的舉例是,原價的一百元食品,我就當他是牛肉麵吧。原本賣一碗牛肉麵,淨利率是超過200%。一家小店,生意不好不壞,假設總營收淨利率還是正的,也就是說有賺錢,還開的下去。
今天,團購公司來跟店裡說,我們來合作,首先,你售價打對折,這樣就可以吸引很多的人來。同時,因為客人是我吸引來的,我要分一半。也就是說,店裡要虧錢,賣一碗虧5塊。但是老闆你想想,你的店透過我的團購平台,讓更多的人知道你,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人吃過你的麵,這5塊你就當做是廣告費。我也不要害你賠太多,我限量500碗。2,500的廣告費,老闆你可以嘗試看看嗎?
假設談成了,又假設該團購網是先拿兌換卷,去消費後才付款,店裡跟團購網月結。(這樣比較簡單,不然團購網光先收來的現金就能多做很多財務上的動作,用別人的錢來賺自己的錢)好戲上場,假設,這500碗都在一個月內發生。對麵店老闆來說,真的有多的人來,也不只會吃牛肉麵,還吃點別的,讓總虧損下降,最後只虧2,000元。活動過後,人潮還是回復到跟原本的一樣,沒有變多,還是不賺不賠。這時候的舉例是,麵店老闆就主動來找團購網談合作,從團購網的角度看,這次是你送上門,我一定要你折讓更多,我才有賺頭,而且送上門來的,我團購網的談判優勢更高。如此循環,團購網就爆賺。
但是,但是,是哪個豬頭願意一直送錢給別人賺只為了營造車水馬龍的形象?
麵店老闆,一般而言,會做以下的循環動作。
負向,我知道你會這樣吃我,那我就從成本省起,讓虧錢的變成賺錢,我原本的成本30元,我想辦法把它降低到24元,這樣我還是賺。省在哪?工序、材料、服務,通通可以省。賺錢是開門營業的第一要務。這樣還是可以撈回來,我後面跟你談合作,你咬我多大口,我就回頭咬消費者更大口。誰賺誰倒楣,還在未定之天,呵呵。
正向,我對自己的東西有信心,客人會一試成主顧,但太少人知道我的店。所以我虧這一把,做到最好,讓新主顧也轉換成老主顧,當老主顧的數量到達某一個關鍵數量,我也就不需要跟你玩。到時候的狀況還可以變成,我是名店,你要上門拜託我,給個小優惠,讓他們可以打打名氣,我為了維持品質,也只能開放少少的名額。夠狠的還可以反過來要團購網折讓。
當然這還會產生周邊的負向循環,總量管制問題。很多行業,在每一個時段,都有它能服務人數的最大上限,超過這數字。客戶會抱怨,員工會不爽,品質會不穩定。所以通常會用排隊解決,把問題擋在門外。但產生的下一個問題,擋在門外的有,『會付原價』的客人跟『來吃便宜』的客人。那要讓他們怎麼排?單就先來後到?這樣店老闆會不舒服。原價優先,吃便宜的罵死你。吃便宜的優先,會吃原價的客人,他的LVT(終身價值)可是遠高於吃便宜的單次客。最後折衷,分區,各自總量管制,這樣很容易讓兩種客人互看不順眼。最後,吃便宜的採取事先預約,單日限量的方式處理。這樣就換團購網不舒服了,已付款未實現的兌換卷,是債務啊。這樣會產生資金排擠的問題。最後就以預購現場結帳,雙方月結處理。(清算問題不討論)
那,可以不要從對折玩起嗎?可以,但是怎樣的折扣可以讓你的團購網一炮而紅?怎樣的商品可以讓大家搶購?這樣的商品你可以談到幾折?萬一還要兼顧客服跟物流,你有這樣的外部或內部資源來支持嗎?
同時,FMCG(大量生產的消耗性消費品)的產品就算了,他們原本就就可以吃下巨大的訂單。但是台灣一般的商店或產品製造商,他們的胃納量都有一定的上限。你讓他超過負荷,就會產生不可預期的負向循環,要怎麼預防?要怎麼處理?
而從生產者的角度看,人人都要我打折,讓我的平均期望毛利率不斷的下降。開公司是要賺錢的,你的量夠大,我的成本能攤平,我可以吃下這單。你的量不夠大,又要我吃虧,我只能說謝謝再聯絡,或是想辦法省錢。不然就是,配合你玩,折扣就別想太多,八折七折就足夠了。而且這樣的客流量,暴起暴落,品質很難一致,就算大家都想做到最好,最後還是很容易走到對客戶而言的『可接受的最差』,這樣會產生多大的正向循環?很值得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