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有個不碰的潛規格,不跟前東家對打。在第二份工作,遇到語音系統就閃,十幾年來總共只作了一套,能不碰就不碰。現在離開第二份工作,遇到前東家的系統還是閃。
不管這是多大口,多簡單易吃的東西,就算自己快餓死,我還是閃。
對自己有個乾淨的交代,嘴長在別人身上,我管不到。
既然出來開業,那就開個自己想要待的公司,找些可持續的東西做,左閃右閃對公司的收入影響非常大,半年來可以說是幾乎沒收入,下半年可見的收入也不過是能年的支出。
作這種長週期的軟體服務,就是會有這現金流量的問題。而同仁過少,能同時支應的專案當然也就不會太多,一不小心就是高投入低產出,雖然如此,找人還是慢慢來,性格不合的就放掉,小組織的文化很容易被搬動,不細心維護,一下就跑偏了。
培養著跟我一起出來的伙伴們,心裡也常出現掙扎,一下覺得他們走的太慢,但又怕逼的太緊會揠苗助長,這一直是走鋼索的事,還好慢慢的還是所成長,投入的精力,在他們身上有看見回報,現在偶爾還需要扮演踩煞車的角色。(作為以懶人為志願的人,應該做事都不會覺得有趣)
產品方向,抓著文字機器人、生物辨識跟家庭自動化相關的打轉,希望八月前能在文字對話系統身上長出點東西,讓成品能投入市場。然後就被問候了,官網勒?對,一片空白。
業務拓展,不請業務,自己跑,就先這樣跑,然常想這樣會把公司作死,但每每看到開出去等待競爭的案子,卻又都是接了一個就會滿檔的狀態,不接餓死、一個剛好、兩個累死,也因為這樣,還能讓自己走被動的路線,不用去跑客戶。
反正我是閒不下來的人,來看看這樣能讓我的轉速提多高,擔心我的人就抱歉啦。
最近在客戶A逼迫自己團隊把文字服務介面做完。也在伙伴H身上推推看能不能幫他把中台變出來。至於跨行與收單系統,難道真的要幫助四個字的I公司生一套嗎?這可是大殺器,這樣不只斷自己的路,還會斷好多人的路,看看下半年的變化吧,F兄弟就抱歉了,我實在長不出這些人手,有想到解法一定第一時間告訴你。